今年上半年
一篇名为
《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的文章刷爆网络
文章讲的是
一位北大教授
几年来日夜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
这位北大教授在文中说:
作为一个50多岁的人,我此前没有料想到的一个困境是,这个年龄的人,完全有可能从一位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变成全天候护理人员。
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这可以说是老龄化社会里
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普通劳动者承担着越来越大的
教育、生育、医疗、养老成本”
"如果是我,该怎么办?"
……
为了化解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困境,从2022年起,天津连续三年将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
朱峰介绍,经过调研和分析,失能老人照护者最迫切的需求是关于专业照护技能的需求。比如,想给一个失能的老人翻身就是很困难的事。老人不配合,如果没有专业技巧,有时候两个成年人一起抬都翻不动,还很容易给老人造成伤害。此外,关于喂饭、换药、营养搭配、防糖控糖、预防肌肉萎缩都是家属提及比较多的需求,针对这些常用场景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考虑到长期照护失能老人是一项非常“熬人”的工作,24小时不分昼夜,各种突发状况频发,面对着自己失能卧床的至亲,照护者在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培训专门安排了心理辅导内容,通过线下授课、小组讨论、个案帮助等活动,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帮助他们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家庭和社会的潜在风险。
据介绍,项目开展至今已经培训了4402人。主要的受众群体是经济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
此外,市民政局还制作了20期、每期20分钟的专题教学视频,邀请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医院的教授和专家,围绕急救常识、生活照护、疾病用药等方面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及操作技术指导,课程在“天津民政”公众号上可以随时观看。大家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也能够掌握到相关的知识。
和失能老年人口增多一样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加深
认知障碍老人增多
也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公共问题
朱峰介绍,据筛查统计,天津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高达20%,也就是每5个老年人里就有1个患有认知障碍,在近期的筛查中,河西区已超过了30%。
为了帮助老年人延缓认知功能退化,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今年,"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试点建设工作被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任务目标,要建设10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东丽区金桥养老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所谓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是指养老服务机构在满足一般适老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老人熟悉而感兴趣的多感官场景,以激活长时回忆、注意力和自主性,以锻炼老人的感知觉、执行功能、注意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东丽区金钟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60岁及以上,经医疗诊断或专业评估符合照护服务有关条件的认知障碍老年人。
入住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费用会提高吗?政府有补贴吗?
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日常照护问题较普通失能老年人难度更大、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要求更高,相对来说护理和生活照料成本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入住照护专区的费用相对要高一些。目前,我市针对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公益性养老机构,按收住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对达到中度失能及以上等级的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养老机构运营补贴。
目前
全市已建成10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共计增加2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具体如下↓
2024年委办局长年终访谈
邀请本市十四个委办局主要负责人
走进津云中央厨房直播间
向群众汇报,听群众诉求
请群众监督
点个赞
再走吧
·稿件来源·
—天津广播—
制作:崔耀天 编辑:张艳芬
审核:吕承刚 付昱
投稿邮箱:hprmwl@tj.gov.cn
和平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