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手机卡你熟悉吗?
想必大家都会回答
那不是天天都会用到的嘛!
近年来
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多发
犯罪分子将魔爪伸入校园
瞄上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卡”
使其成为
网络犯罪和电信诈骗的重要工具!
据统计,今年3月郫都区
因出租、出借、出售本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卡、微信、支付宝等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公安机关惩戒、打击处理的各类学校学生人数多达20余名!
下面这些就是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一起看看吧
案例一
某校学生黄某(男,16岁,职业中学学生)经民警调查有参与“两卡”犯罪的重大嫌疑,后民警在该校内将黄某挡获。
经讯问,黄某在明知上游系境外诈骗分子的情况下,仍利用自己的手机及电话号码帮助诈骗分子架设通讯设备实施诈骗,同时发展其他同学成为自己的下线,并怂恿同学积极参与,提供手机和手机卡供黄某使用,用于作案。
目前黄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其余涉案4人分别被给予行政罚款或“两卡”惩戒处罚。
案例二
某校学生汤某某(19岁)、何某某(19岁)在该校内被公安机关挡获,经讯问,汤某某交代自己将办理的实名电话卡出售给其同学何某某,何某某使用该电话卡帮助境外诈骗分子拨打电话实施诈骗。
何某某因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从中获取报酬,被公安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措施,汤某某因出售自己电话卡行为被处以治安罚款和“两卡”惩戒处罚。
“两卡”犯罪到底是什么?
有哪些?参与后果是什么?如何防范?
问
什么是两“卡”?
答
“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其中,手机卡包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使用率很高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问
“两卡”犯罪有哪些?
答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两卡”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
问
参与“两卡”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答
最轻会受到银行卡、电话卡惩戒,即5年内不能新增办理银行卡、电话卡,并对网络支付功能进行限制,纳入涉诈黑名单;行为触犯《反诈法》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的,可能被公安机关采取行政罚款、拘留等治安行政处罚;如行为触犯《刑法》涉电诈类罪名条款的,将依法被公安机关刑事打击处理。
问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做什么?
答
1.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网银U盾等;
2.不出租、出借、出售电话卡、金融账户,包括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及支付二维码等;
3.科学上网,不登录或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短信及邮件,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4.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银行账户业务,在ATM机等自助设备操作时,注意安全防范;
5.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安全控件和客户端软件,关闭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功能;
6.设置较为复杂的账户密码,不使用简单数字排列的密码或以生日、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为密码;
7.如发现出租、出借、出售“两卡”及网络账号的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8.寻找兼职工作要警惕,不要被高薪轻松的噱头所诱惑,切忌抱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参与“两卡”犯罪。
9.下载注册“蓉城反诈卫士”小程序。“蓉城反诈卫士”是成都市公安局推出的一款反诈预警小程序,只要群众注册了小程序,就会永久、自动纳入反诈预警保护。
识别二维码进入“蓉城反诈卫士”
买卖“两卡”是犯罪
贪图小利终后悔
拒绝“两卡”犯罪
从你我做起
莫当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电信诈骗举报请拨打110
或所在辖区派出所报警电话)
原标题:《银行卡、手机卡这样用,当心摊上大事!》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