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H_PWR,总之万事万物都是想通的,不管叫什么电,手机来其他模块的电都是从这路电转换而来的,高端手机里有上百路电源,低端手机也有林林总总六七十路电源,都是从Vsys来的。
有极个别的情况是Vsys无法提供负载大电流要求,此时可以考虑直接从电池Vbat抽电,当然这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应用和设计场景。
从电池的角度来看,它既放电为整个手机提供能量,也会被充电储存能量,放电时电流走的是输出路径,见上图绿色曲线路径,充电时走输入路径,见上图浅蓝色和红色路径,usb充电线的充电电流经过typec连接器进来后经过PMIC或者辅助充电IC进入电池,实现充电功能;充电路径中红色的是电荷泵高功率充电,浅蓝色路径是BUCK低功率充电,其实把浅蓝色路径放过来就是BOOST升压结构,因此手机也可以升压,通过typec接口给其他设备用电。
有同学好奇,为什么充电还要走两个路径?
这两条充电路径:
我们结合下图的充电电压电流曲线,再次深刻理解下手机充电过程:
手机的电量和电压不是100%正相关关系,在要求不高的场合我们可以用电池电压粗略估计电量,但是在手机这种对电量准确性要求高的场合,高精度体验友好的电量计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结合电压和电流对电量进行估计和拟合,比如有的电量计就用卡尔曼滤波估计电量,更简单点的做法是对电流积分来和电压互相补充来估计电量。此外,电池低电量时放电会特别快,不能让用户上一秒看手机还有15%的电,下一秒就突然变成1%了,甚至有的手机玩一玩游戏,电量反而蹦高了,这都是非常不友好的体验。
我们看下实际充电曲线,上图是某手机实测的充电曲线,黄色是usb电压,蓝色是usb电流,橙色是功率,大功率的持续时间只有1小段,该手机使用了更复杂的电池和充电架构设计:120W秒充技术,它采用的是两颗电荷泵设计,将USB网络的20V3A高电压和高电流转换为两路10V6A电压电流,最终汇合成10V12A的大电流输入电池,实现120W高级秒充,为了实现10V12A电池充电,该手机使用双串电池架构,双电池串联的特点是:总电压升高、容量不变;双电池并联的特点是:总电压不变,容量升高。由于电池串联,总电压加倍,在总电流相同的前提下,串联设计将会带来更快的充电功率。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