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个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单位
今年以来,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团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科协、广州市科协和深圳市科协组成联盟筹备工作小组,启动了联盟成立的筹备工作。工作小组相继完成了联盟章程(审议稿)的征求意见和修改,会议议程、理事会组成原则等文件和材料的起草,完成了第一批联盟理事会候选人推选和联盟成员发动工作。
联盟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和科技社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37个单位成为协同创新联盟的首批会员单位,涵盖了大湾区各城市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重要研发平台及科技社团。11月15日晚上,协同创新联盟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103名理事会成员,产生了4家理事长单位。
协同创新联盟目前提出了三大工作目标:
一是构建开放型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联盟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点,携手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粤港澳高端科技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设一批有利于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专业联盟等赋能创新协同组织。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推动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着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粤港澳科技团体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珠三角九城市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紧密协同的合作机制,推动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是助力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发挥港澳科技团体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推动建立跨区域工程能力认证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加强粤港澳青少年科技交流及科普合作,推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协同创新联盟将成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说。
协同创新联盟还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举办了世界湾区生态与环境高峰论坛。论坛邀请来自纽约湾区以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生态领域的院士学者、知名专家,对标世界三大湾区生态环境发展,共同探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与生态标准一体化评价体系,推动大湾区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创新与融合。
转载来源:广州日报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