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电测评博主,对云鲸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很幸运从云鲸J1到云鲸逍遥001 Max全都上手实测过,算是亲眼见证了云鲸的成长。那今天就来聊下云鲸,看是否真如官方宣传的那样【为用户的自由热爱而造】还是徒有虚名呢?
虽迟但到。像J5的拖布外扩以及GRB摄像头都比竞品落后一代,但后期又会以更高的标准出现。
更新节奏慢。友商常常是升级一项功能就推出一款新品,但云鲸过往每年只打磨一款机型,仅一款新品就能做到行业爆款。
外观一样。从J1到J5无论是主机还是基站,都差不多一个样,放在一起还真是分不清。
行业推动者。云鲸虽然起步较晚,但总能直击痛点,一针见血。像旋转拖布、自动回洗、自动上下水、气旋导流式滚刷等等,能切实解决用户难题的创新设计都出自云鲸之手。
稳扎稳打。无论行业是卷基站大小、功能、吸力、还是卷水温,云鲸不会被大流所影响,从不盲目跟风,总有自己的调性。经过多年发展依然能保持初心,坚守品牌理念,算是行业内独一份。
云鲸的扫地机性能十分稳定,即便你买的不是当下最新款,但只要是它有的功能一定是好用的。所以没用过扫地机或者不知道买什么机型,一般我都会推荐云鲸,基本不踩坑。
产品线既简洁又有针对性。云鲸不打价格战也不打机器战,在今年以前云鲸每年只推一款J系列产品,而在今年云鲸陆续推出了经典J系列云鲸J5以及高端云鲸逍遥001系列,产品都很具有代表性,选择性更多但又不会陷入纠结。
每次测评云鲸的新品都会被其强、再强、更强的清洁效果所折服,每一次升级都是从解放双手和清洁效果出发,忽略伪需求正视真痛点!
今年推出的云鲸J5 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主打科学清洁,使每项核心技术都回归清洁本质,帮助我们从繁琐的清洁及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清洁与自清洁形成闭环。
目前看来,扫地机的痛点主要聚焦于缠发、贴边、集尘以及拖布清洗这几点,那么云鲸的对应方案是什么,在行业内大概占据什么地位呢?
从云鲸J4的气旋导流式滚刷到云鲸J5的0缠绕双刷,云鲸高质量的解决了这项难度,当市面上出现相似的结构设计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了避免边刷缠发,云鲸将原V型边刷改良为【动态结构解缠绕边刷】,一刷固定一刷活动,在清扫结束后活动刷自动向固定刷靠拢合并,使头发松开,最后由吸尘口气流牵引毛发脱落并吸入。其实原理和气旋导流式滚刷大致相同,主要还是依靠气流脱落,以地面摩擦力为辅助,这种方式是比较稳定的。
了解完原理,我们再来看下实际表现吧,毕竟这才是最实在的。
扫地机的边刷会先把大量头发扫至吸入口,但还是免不了会有几根长发缠在边刷的根部,随着边刷的收拢动作(边刷呈微锥形)缠发会顺势松弛到末端,旋转到吸入口时,缠发会通过大吸力从边刷脱落并卷到滚刷上,由此吸入进入尘袋。
解缠工作是在清洁过程、更换房间或者返回基站中多次无感进行的,避免毛发堆积过多。
不过像云鲸J5这种边刷解缠方式有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滚刷的防缠发性能一定要十足稳定,在此前提下,二次解缠的工作原理才能成立,不然就会全堆积在滚刷上。
目前能实现双刷不缠效果的也只有气旋导流式滚刷的首创者云鲸了。
从动图中可以看到云鲸J5在面对大量毛发时,依旧可以轻松吸入,没有遗漏。
翻过来我们看个究竟,扫地机运行过程中,放进去的毛发随着滚刷的不停转动从右到左被吸入到了尘盒里。气旋导流式滚刷是目前各品牌扫地机中真正意义上的 0 缠绕。
云鲸首次提出的是扭一扭的方案,后来机械臂的出现,云鲸J5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推出恒压外扩的方案,让覆盖率和清洁力兼得。
关于覆盖率和清洁力,在云鲸J5上是不用做选择题的。云鲸首创拖布高旋增压外扩技术,集外扩和扭一扭所长,支持8N增压外伸拖地,边边角角不仅要覆盖更要擦干净。
云鲸J5能依靠3D结构光来识别不同的边角场景,比如家里常见的直墙沿边、内直角、外直角、低矮缝隙等都能更好地适配。不同场景下云鲸J5的沿边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但清洁路径都非常科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比如我家入户门这里就很容易擦不到,尤其是鞋柜和门口的小角落,定期就需要手擦一次。云鲸J5一连串的前进、后退、外伸、收回等动作就轻轻松松把死角擦干净了。
花盆贴边清洁
遇到障碍物时,云鲸J5会用扭一扭的方式紧贴环绕一周进行清洁,之后再进行正常的弓字型清洁路径,这样不仅清洁效率高而且不易漏拖。
桌子腿贴边清洁
遇到家具底时,云鲸J5会采用扭一扭+拖布外扩的方式对家具底下进行覆盖清洁,
三脚架贴边清洁
对于现在的扫地机来说,识别障碍物已经是基本功能了,难得是如何把控主机和障碍物间的距离。像地面上的三角架,一般都是清洁一圈就结束了,而云鲸J5会深入三角区,利用圆形机身一扭一扭的就轻松把那些红色标记擦干净了。
从动图和APP中的行动轨迹来看,基本每个小玩具都会进行环绕清洁,云鲸J5的清洁覆盖率很高。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云鲸J5的避障能力,相较于单目摄像头方案的扭捏,结构光避障更加灵敏迅速。
如果避障需求较高可以就看下云鲸的尖端旗舰款【云鲸逍遥001 Max】,它所搭载的双目双芯避障能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双目视觉+LDS激光雷达+侧向3D结构光】的避障配置,相较于只能感知平面的纯视觉方案以及单目+结构光的方案而言,云鲸逍遥001 Max双目视角更广、测距更精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更强。
云鲸J5并未采纳市场主流的基站式集尘,在集尘卫生问题没有得到处理之前,基站集尘方案看似延长了倒垃圾的周期,实则增加了尘盒脏污、尘袋滋生细菌等许多卫生问题,解决一个难题增加三个卫生隐患,不划算~
云鲸J5延续了云鲸J4的【轻集尘】方案,并且增加了尘仓自动烘干功能,2-3个月一抛一换,不洗不晒干燥存放,更科学的集尘方式。
以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10台里有9台都是基站集尘。传统的基站集尘虽然可以通过尘袋的容量来提升垃圾储存时间,但是因为转运不仅有集尘口堵塞、残留垃圾、尘袋吸入潮湿垃圾滋生细菌、发霉发臭等问题,还会增加维护工作——尘盒清洗。
时间久了用户容易忽略尘盒的卫生,沾满灰尘的滤网不仅让扫地机化身一个移动的细菌培养皿,还会影响扫地效果。
为了杜绝以上情况发生,云鲸J5还是采用减法方案——轻集尘,1L的容量,滤网尘袋一体设计,支持毛发压缩。满了之后一扔一换更加方便卫生。
云鲸J5在清扫之后,能自动烘干尘袋,这样一来就能有效解决因潮湿带来的异味、生虫、细菌霉菌等问题。
自从云鲸创新了轻集尘方案后,就在优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尤其是在除异味、抑菌、保持干燥方面更是用尽了心思。同样的垃圾,同样的尘袋更换周期,云鲸J5尘袋的卫生环境就好很多。
目前同价位竞品的清洗水温普遍是75℃,虽然云鲸J5也做到了75℃,但是并没有大肆宣传自己的高水温,而是打破了“温度战”,正确引导消费者【水温并不是越高越好,对症下药洗更科学】。
云鲸J5采用45-75℃动态热水洗,通过双光谱检测拖布上的脏污类型,【45℃-预浸泡、淀粉类污渍】【60℃-油污类】【75℃-巴氏抑菌洗】。
搭配上双向清洗技术,通过正反转旋转对拖布进行清洗。这样做是因为扫地机的拖布上布满了毛团颗粒,传统的单向旋转会使毛团倒向同一方向,被盖住的拖布就会形成清洁死角。
只有一点不足,就是云鲸J5基站的底盘需要定期拆下清洗。我在测评其他竞品时倒是发现它们有基站自清洁的功能,但清洗效果十分一般,脏污残留比较多,最后还是需要手动弯腰去刷底盘,还不如直接拆下洗的方便。
不过这点小缺点不影响大面的优秀,日常使用的话我还是非常推荐云鲸J5的,价格刚刚好也不贵(比我买的时候便宜很多),清洁效果丝毫不逊色于高端款,机器维护也比较省心,我家到目前已经用了两个多月了,尘袋换了两次都没有异味发霉的情况,毛发也不怎么缠,整体都非常省心~
比如说扫地机的机械臂吧,当时这功能一出,其他品牌纷纷效仿都在第一时间推出了自家的机械臂新品,照葫芦画瓢吧好坏暂且不论。但云鲸的新品依旧还是采用扭一扭老方案,当时的我也以为云鲸多少有点刚愎自用,现在想想还有点羞愧!
云鲸第一时间不是选择跟风而是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升级优化后才在云鲸J5上落地,这正是对我们这些付出真金白银的消费者们负责,不求快只求稳,与其品牌理念“云鲸不只重视产品的功能实现,也重视用户内心的需求”相呼应。商场如战场,这一点我还是挺佩服的。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