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发自江苏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十里长山南侧,风景如画,镇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就坐落于此。
一走进托养中心的大厅,《法治周末》记者就闻到了一股茶香。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宋联可身着汉服端坐在长桌前,向周围的残疾人传授着点茶技艺。
负责托养中心托养服务的镇江市家家乐助残助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钱秋娣告诉记者,这是托养中心的茶艺培训课程,宋联可及其徒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前来进行点茶技艺的授课,其中,部分残疾人已获得点茶师职业技能证书。
据钱秋娣介绍,托养中心于2015年启用,目前共有学员96名,其中包含全托27名、日托69名,全部为轻度智力障碍(3级或4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已探索形成了“托养+就业”模式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为就业年龄段智力障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的同时,辅以各种康复治疗、职业培训、文体活动、社会情景模拟训练等项目,提高托养人员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业劳动能力,实现托养人员在托养中就业,在就业中康复。截至目前,已有50余名学员实现了正式就业,产生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托养中心的“托养即就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并非个例。记者从江苏省残联了解到,江苏省采取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建设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创业、残疾人产品销售四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就业项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以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成长。
非遗传承、传统工艺嵌入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在托养中心,不止有非遗技艺的培训。
镇江市家家乐助残助老服务中心理事长汤正中告诉记者,中心还设有3个残疾人大师工作室,分别是陈娇娜的乱针绣工作室,唐晓语的蛋艺、紫砂壶工作室和印建南大师的书画印工作室。其中,印建南大师还担负着为镇江市残疾人书画印爱好者开展培训的职责,目前他的学生已经全部成为镇江市书法协会会员。
记者在江苏基层走访发现,徐州、镇江所属县市的“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基地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了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工艺技能培训。
在徐州市丰县志坚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志坚园)剪纸工作室,失聪女士李花真用手语告诉记者:“在这个基地里,我学会了剪刻艺术,获了奖。没有基地的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李花真所就职的志坚园,是涵盖中小学劳动实践、青少年科普教育、残疾人文化创意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办综合实践基地。与一般实践基地不同的是,志坚园最初是从事教育印刷、服装加工的残疾人福利厂,后来发展壮大开拓了室外拓展、传拓工坊、剪纸非遗工坊等20多个供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场所。2014年,志坚园成立了剪纸艺术工作室,学会了剪纸技术的李花真,凭借其剪纸作品多次获大奖,作品曾经被国家档案馆、湖北档案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非遗技艺“聋人剪纸”也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如今,在志坚园,掌握剪纸技艺的65名残疾员工还兼任学生们的助教,每一期做研学助教的残疾员工达到了6名。
记者在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镇江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内也看到传统技艺的工作室。
据镇江市特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徐恒庆介绍,镇江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前身为镇江市特教学校的特教实训基地,2023年,为全力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水平、充分展示镇江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由镇江市残疾人联合会、镇江市特教中心和镇江市特教学校三方打造成如今的示范引领基地,基地设立了大客咖啡、汽车美容技术实践区、中西点制作实践区、干洗技术实践区、残疾人书画及产品展示等功能区域。
与当地特色产业密切衔接
在精细化帮扶残疾人就业方面,镇江市残联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有序推进“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今年,就业托养中心先后走进残疾人家庭,江苏施普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市大路散热器厂等企业,主动进企业、摸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助就业。
2018年3月,托养中心成立了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依托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从现有产品种类中挑选出适合的配送到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并在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配备固定指导人员,使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都能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托养中心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常驻残疾学员16人,流动培训学员20人。
记者在扬中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走访时发现,辅助性就业岗位不少与镇江市的特色产业相关。据了解,眼镜是镇江丹阳的城市名片,经过60余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全市拥有眼镜行业工贸企业两千余家,年产镜架占全国1/3,镜片占70%以上。有不少辅助性就业岗位上的残疾人从事眼镜套制作。
扬中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调配中心为6个镇街残疾人之家、5个村级残疾人之家提供辅助性就业支持,帮助110多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徐州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链齐全。在徐州市沛县的残疾人之家,不少辅助性就业岗位是生产与电动车有关的零部件。
徐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地通过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采取“入企拓岗”“送工入企”。
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北京南路的江苏淮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车辆配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一家“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目前该公司现有员工310人,其中安置残疾职工91人,安置比例近30%。这些残障人士主要分布在公司绕组、剥线、装配等生产岗位,甚至在基层管理、销售辅助、研发测试等岗位也有分布。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ksxb.net/tnews/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