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英语论文写作咬文嚼字系列|句法结构(二十)

(1)文中分析和改进所涉及的文字材料全部出自学生作业。由于每段文字可能包含多个错误,而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只能聚焦于一类错误或知识点,因此每个改进版本中可能会出现文中没有提及的改动。关于这些改动的说明,请参阅本系列的其他文章。

(2)如何写出地道的英语长句:(一)主句和每个从句的基本结构必须完善;(二)一个句子中包含的信息量、信息类型、信息结构必须恰到好处;(三)句子的长度和复杂程度必须合理;(四)必须用最适当的句法成分(主句、特定从句、悬挂结构等)来表现每块信息;(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搭配和“头重脚轻”的结构安排。


我们继续讨论如何灵活利用句法结构安排来提升语篇内部的衔接连贯。恰当的句子结构可以拉近某些关键句法成分之间的距离,如此便于体现新旧信息交替,从而实现衔接连贯。当然,调节句法成分之间的距离远近只是实现语篇衔接连贯的一种手段——根本原理是妥当的句法结构安排,以保证特定的信息处于特定的位置。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1) The lake's nutrients indicate a shift towards mild eutrophication. (2)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are the main pollutants. (3) Reducing river nutrient loads is vital for the lake's water protection. (4) Bo Yang River, a key water source for De'an County, faces challenges with TP levels, posing risks to local water safety and the lake's ecosystem.

(中文大意:湖泊营养水平趋向轻度富营养化。总氮(TN)和总磷(TP)是主要污染物,其浓度近年明显上升。降低入湖河流的氮磷负荷是水质保护的关键。博阳河作为德安县的主要水源,面临 TP 超标问题,对当地水安全及湖泊生态带来风险。)


以上这段文字在名词限定、复合名词构建、动词分词安排方面也存在一些失误,“降低入湖河流的氮磷负荷是水质保护的关键”这块内容缺失“入湖河流”这一信息;但我们眼下仅需关注这段文字的衔接连贯。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改进版,并将其与上面的原文进行一下对比:

The lake's nutrients indicate a shift towards mild eutrophication, caused mainly by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over the recent years. Vit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ke’s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is to reduce thenutrient loads of the in-flowing rivers, among which is the Boyang River, also a key water source for De'an County, which faces challenges with TP levels that pose risks to both local water safety and the lake’s ecosystem.

原文第一、第二句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第一句中的“轻度富营养化”是第二句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的结果——那么把这两句整合为一句,既能使内容组织更为紧密、更好地体现前后逻辑,又可以简化语言表达,还可以降低行文的“流水句”特征(即避免小句主语/话题不断变换)。改进版用动词过去分词caused (by) 引出“(主要)污染物”或轻度富营养化的原因,以便凸显因果关系,而且“污染物”也不再需要用pollutants一词来表达,因为只要有专业知识外加语境信息,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这两个术语本身就足以说明它们就是湖泊的污染物。
随后的内容里,汉语“流水句”的行文习惯使得原文作者在第三、第四句中忽略了对“博阳河”与“入湖河流”之间关系的说明(“博阳河”是“入湖河流”之一),这样就损害了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以至于这一逻辑关系只能留给读者自行想象,从而降低语篇的整体可读性。注意,改进版采用了倒装句形式、将“保护水质的关键”这块信息放到句子开头,这是为了确保“入湖河流(in-flowing rivers)”这个名词短语出现在句末、且尽可能接近名词短语“博阳河(Boyang River)”——用among which引出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能够说明博阳河流入鄱阳湖,而且可以借助对应which的同位语结构来说明博阳河是德安县的主要水源,这样就不需要专门另起一句来说明“博阳河是德安县的主要水源”。当然,这样操作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原文第四句对博阳河生态问题的描写,在改进版中就只能放在另一个which从句里,造成“从句加从句”的结果;好在这两个都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们之间的关系更象是“联结”而非“套叠”,而且第二个which从句里包含的定语从句由that而非which引出,也是为了尽可能降低which一词出现的次数。

撰稿:张宁宁  外文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

编辑:张璐璐 杜方圆 外文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

不想错过英文写作干货

设个星标或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