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赶团结街 过幸福年手机以旧换新有风险吗「赶团结街 过幸福年」

赶团结街 过幸福年手机以旧换新有风险吗「赶团结街 过幸福年」

 

  自杀是一个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农村人群自杀率分别为3.59/10万和8.25/10万,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有效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际,我们就来聊一聊,预防自杀,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预防自杀

  首先我们要能识别自杀高风险人群

  那么如何识别自杀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易产生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

  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人群给予足够关注

  发觉身边的“自杀线索”

  也许能挽救一条生命

  抑郁症人群自杀的比例很高

  有些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下降、自卑心理等,这时如果没有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没有宣泄的途径,患者就会选择自杀。

  躁郁症患者也是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

  这类人群学习能力强,很聪明,没有问题出现时感觉生活五彩斑斓,但当出现躁郁情绪时,就可能会濒临崩溃,在临床上也是自杀的高发人群。

  在某一领域非常优秀的人才

  他们通常是“完美主义者”,这类人群往往不允许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任何小差错,长时间的压力较易产生自杀倾向。

  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也是易产生自杀倾向的高风险人群

  因为他们长期处在紧绷的、高强度的状态,而他们也往往没有发泄的出口,便可能采取极端的解决办法。

  部分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也是易产生自杀倾向的高风险人群

  另外,一些刚从重要部门退休的中老年人或患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会出现“失能、失用”的心态,没有价值感。这样的人一时之间无法接纳衰落的自己,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解决办法,出现自杀倾向。

  还有一类易产生自杀倾向的人群需引起大家注意——青少年。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心理状态易受到家庭因素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且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足,健康的生命观尚未形成,青少年是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的高风险人群之一。 

  这些高风险人群

  都是我们在生活中

  应该多加关注的对象

  如果能在出现自杀倾向时及时干预

  很多悲剧可能都不会发生

  其次,及时发现自杀信号

  可有效阻止发生自杀的悲剧

  这些求救信号您注意到吗?

  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有自杀想法的人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WHO指出:大部分自杀行为发生之前都有一些警告信号

  如能及时发现这些求救信号,就能给我们发现和预防自杀行为赢得时间和机会。

  如果有人跟您说:“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是个废物!”或者“我活得太痛苦了,没有我,他们会更幸福”,请您高度重视!他/她可能是向您求救,而不仅是需要一些简单的安慰。

  如果他/她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讨论自杀问题、或者问您“我死了你会怎么样?”之类的话题。千万不要以为是开玩笑,他/她是认真而又委婉地向您求救。

  如果有人向朋友分发自己心爱的物品,或者写下类似遗言的内容,说明他/她在告别,即将实施自杀行为。此时要立刻进行危机干预,每一分钟都生死攸关。

  再次,提供有效帮助

  能大大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

  帮助他们,这7点很重要

  我们将之简称为

  “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要重视不要忽视。

  要讨论不要躲避。

  要理解不要说教

  要帮助不要刺激。

  要陪伴不要独处。

  要保护不要隐瞒。

  要治疗不要等待。